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离开武侯祠,独孤信有感而发,口中念诵道:“武侯祠里谈刘备,功业随风两行泪。江湖路远人心浮,胡虏肆虐下悲。”
杨逍也不甘落后,念叨着范文正公当年所写的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独孤信又道:“寒门贵子英雄骨,敢闯龙潭啸九。醉卧桃园生死已,隆中饮雪乞真贤。心思幽邃神难测,诓泪江山亦凛然。戎马兵城扶汉室,托孤白帝曳千年。”语罢,二人加快了脚步,向城西赶去,这城西曾经住过一个震铄古今的大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诗圣”杜甫。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时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位一大诗人,即与李商隐并称“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杜甫与杜牧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幼好学,七岁即能作诗,他也曾写诗过这样的话:“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一个顽童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在此期间,他生活比较安定,诗歌创作甚为丰富,留下诗作二百四十七首。
安定的生活仅仅过了四年,由于严武因病逝世,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再有人修葺,逐渐破败。大历年间,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妾浣花夫人任氏据为私宅。之后便无人居住,草堂逐渐废弃,直至消失。
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人又在此基础上修葺扩建。几经扩建之后,草堂比以前规模大了许多,占地近三百亩。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着名文化圣地。
草堂很大,很漂亮,很优雅,完全是一座超级豪华别墅,不过承载的不是黄金万斗白银千担,而是丰富的杜诗文化宝库。
独孤信看到的草堂里有诗书画院、大雅堂历代文化名家塑像,陶渊明、李白、王维、辛弃疾、李清照等、书法木刻廊、工部祠、诗史堂杜诗历代各类版本收藏、茅屋故居、碑亭、大廨等,零散而有机地分布在茂盛的林木、花丛间,以一条条洁净的石径相连,环绕一弯弯澄净的碧水,显得十分秀丽。
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茅屋故居了,伴随着蜀相、登楼、咏怀古迹、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绝句两个黄鹂、赠花卿此曲只应上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文传诵,在中华大地上,在广大的人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草堂当然不是那样“床头屋漏无干处”,故居虽然保持了简朴的基调,但是经过加固和精心的维护,看起来非常的崭新和古朴,优雅而又情韵,仿佛从未有过“怒号”之风彻骨冰冻,也谈不上漫漫长夜难入眠的哀愁,为下寒士衷心祈祷的悲情。
但是真正的草堂,比如真正的杜子美,他的生活际遇,他的命途多舛,当真是非笔墨所能形容,而杜甫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深远的历史功绩,也可能超出了许多人固有的印象。
杜甫热心政治,期望建功立业,但他并不能算是一位成功的官员,虽然担任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这样的官职,但都短暂而无益得不到重用,发挥不了才能。
在这之前,在大唐开元盛世的当口,二十四岁风华正茂的他于洛阳应进士不第,三十五岁至长安考试无果,三十九岁给皇帝献文获得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最后还是失落。
当时读书人博取功名的方式是怎样的呢?一个是科举,另一个是权贵的推荐,还有一个就是帝王的破格赏识。满腹经纶的杜甫,被拦在了科举的大门之外。结交权贵非其所长,巴结皇帝他更没诚意,所以他只能被排斥在高层、权力圈子之外,成为虽然有一定名气,却生活困顿的闲人。
一方面,底层人民为了攀强附贵,出人头地,做出许多妥协与转变;一另方面上层为了稳固地位,也适当笼络读书人,其间的手段各自了悟。杜甫在贫交蟹里面有这样的描述:“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蠢今人弃如土。”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可使磨推鬼。浩浩世间,难得见真诚的灵魂,真心的相知,有的只是利益,相互的倾轧与利用,黑暗无比。
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又或者“仕途不幸文坛幸”,因为看透了官场的腐朽,看透了世饶堕落,深刻了解百姓的疾苦,努力追寻国富民强、政治清廉、军事过硬的理想,渴望疆土得到保护,民众得到安宁。
暮年他已经基本抛弃了做官报国的幼稚思想,而是满腔热情幻化为一滴滴墨水,冉冉地流淌下来,于是我们才看到上面所及的篇章,才佣兵车蟹、哀江头、旅夜抒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北征、佳人、秋兴、“三吏”、“三别”等辉煌的名篇。
杜甫的一生的短暂的,尤其晚年经历安史之乱,强盛的大唐从此由盛转衰,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四处奔波辗转颠簸,吃够了苦头,成都的几年稍微稳定,草堂给了他一席安慰。
独孤信和杨逍看到的草堂是经过后人整修过的,不是杜甫所住的。杜甫住的到底是什么地方呢?那草堂就是一个破茅草屋,还是那种一下雨就到处漏雨的茅草屋,没有抗寒的衣物,也没有吃的东西。他的儿子就是因为没有吃的,被活活给饿死的。
杜甫的死也是因为饥饿,据杜甫离开四川后就住在湘江一带,突然间的洪水让杜甫被困,连续饿了九。当杜甫被当地的县令救回来时,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了,县令用白酒牛肉热情招待他,而杜甫却因为在长时间的饥饿过后暴饮暴食而与世长辞了。
杜甫见证了盛唐的没落,他的那些伟大的诗篇,是他一生悲苦的哀鸣。也是一个辉煌时代走向衰落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