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章 从聪明的一休说起(第2页)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创建了大明之后,四海之内焕然一新,到处是一幅幅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海外情况不容乐观,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沿海不太平,这主要是因为倭寇。

倭寇,就是日本来的海盗,主要活跃于朝鲜以及中国沿海。在明朝建立初期,倭寇干的清一色是杀人放火的勾当,而且极能打,就算是刚刚赶走了蒙古人的明朝正规军,也很难在他们身上讨到便宜,所以让朱元璋非常头大。

头大之余,他想到了以倭制倭的计策,于是便仗着大国威风,写了一道口气极为严厉的文书给日本,表示倭寇是从你们家跑来害人的,所以你们有义务收编,若是不从,我即刻就派天兵渡海,踏平你那日本列岛。

当时日本正好南北分裂,这封手书被送到了南朝朝廷的手里,接信人是时任镇西将军的怀良亲王。

自从忽必烈两次征日都大败而回之后,日本对中国的态度较之以往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至少不会像前朝那样,把中国当作高不可攀的天朝大国了。所以在读完朱元璋的那封气焰嚣张的亲笔信后,从来就不是什么善茬儿的怀良亲王即刻回帖一封,口气相当地不卑不亢,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自古以来,不是只有你中华帝国才有皇帝,蛮夷部落也是可以有首领有大王的,所谓天下,也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你看我们倭国,方圆不过三千里,城池加起来也就五六十,尚能安居乐业,你们泱泱中华,明明方圆数百万,为什么还要跟我们这么个弹丸小邦过不去?再说了,你们中国古代有那么多仁君贤王,你们何不学学他们?我知道,大明朝有雄兵百万,能攻城略地,可我倭国也不是没有勇士和城墙;论文的,我们学过你们的孔孟之道;说武的,我们也会你们的孙子吴子;你们真的要来,我们是绝对不会轻易投降的。不过,你发兵之前可得想清楚,打赢了我们,那叫胜之不武,可若是万一不幸步了前朝的后尘呢?那可就丢人丢大了。顺您之意未必生,逆您之旨也不见得亡。反正,万事以和为贵,大家过太平日子,岂不是更好?

信送到南京,朱元璋一边念一边气得手抖。

可冷静下来仔细一想,似乎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当年蒙古人如日中天,眼瞅着都要统一全球了,却也没那能耐把日本给打下来,更何况自己刚刚开张,根基尚且不稳的大明王朝,还远没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地步。

于是就只能先忍着了。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太祖朱元璋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设立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就标志着中国自行了断了本国的对外官贸;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再次重申,严禁沿海官民跟外国接触;洪武二十年(公元1394年),明太祖下令,禁止民间使用外国货,等于是彻底取缔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这便是著名的“大明禁海令”,其严格程度令人发指,用当时的话来讲,叫“寸板不许下海”,最狠的时候连渔民下海捕鱼都不让。

朱元璋要搞海禁的动机,除了坚壁清野、严阵以待,不让倭寇有可乘之机外,还有一个普及率较广的说法认为,他是个典型的重农轻商之人,在他眼里,农业就是生产力,唯有种地才是王道,因此出海商贸全然是不必要的。

这应该算是污蔑了吧。

其实明太祖搞海禁的最大原因是保家卫国,不光从倭寇手里保国,还为了关门抵制当时已经进入航海时代,并在五大洋上乘风破浪的西方列强,姑且不论这方法对还是不对,至少动机如此不会有错。

事实上明朝绝非是一个因排外而自我封闭的朝代,不然也不会有郑和下西洋、玉米番薯的引进以及白银大量流入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大明正是察觉到了当时世界的巨变,敏锐地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这才采取了闭门谢客的做法。

当然话也得说回来,自以为关起家门就万事大吉,这仍是小农思想。

有必要插一句的是,大明海禁,对于日本而言是一道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令,这意味着日本立国数千年来,第一次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政策走向——虽然并非良性的。

元中九年(公元1392年),足利义满结束了日本的南北对峙,重新统一列岛。

随后,他立刻开始和大明王朝套起了近乎。

应永八年(公元1401年),足利义满以准三宫的身份派出了特使祖阿和尚,带着国书和贡品来到了南京,几乎把能说的好话都给说了一遍,然后向明朝皇帝表示,我日本愿意跟你大明共进退。

当时朱元璋已经驾崩了,接班的是其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这人比起他爷爷来,性格要温和得多,自然也好说话。一看日本人那么诚心诚意地来进贡了,他就大发慈悲地以宗主国的名义册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足利义满在收到了建文帝的册封文书后,明面上回信一封以表谢恩,但实际上直接就把那东西拿去压了箱底,生怕让人给瞅见——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天皇的主意,这一大和民族的光荣传统,朱允炆或许不明白,但足利义满却时刻牢记在心。

朱允炆是个老实人,见日本人那么亲热,只当他们是真心实意,于是便说那好,既然你这么有心,就帮我把那些成天在海上飘荡的倭寇给消灭了吧。

足利义满一口答应,表示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

当然,这话说过也就当剿过了,毕竟倭寇活跃在中国的沿海一带,足利义满要真带着大军跑江浙沪闵去剿匪打仗,那明朝人该不干了。

但不管怎么说,义满的行为至少让中国人感到了诚意。

这是自遣唐使被废除以来,日本对中国最亲热的一次。当时日本方面满朝文武都觉得足利义满挺不是东西的,更有比较激进点的,在背后直接就说他是个“日奸”。

对此,足利义满全然不在乎,继续着自己跟大明的套近乎事业,这让很多人在唾骂之余也心生疑虑——为什么?

难道真的是害怕大明威武之师而做出的讨好之举?还是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爱屋及乌?

都不是。

正确的答案是:因为钱。

虽说明朝方面规定了寸板不许下海,但在实际操作中倒也不是铁板一块。出于恩泽四方的考虑,大明皇帝还是允许周围小国以朝贡的形式来中国做点小生意的,这叫做“朝贡贸易”。

明朝的朝贡体系最巅峰的时候,周围给自己纳贡的国家一度超过六十个。但这六十几个国家并非全都愿意诚心诚意地服从朱氏皇朝,大多数只是冲着“厚往薄来”这四个字去的。

自古以来天朝上国搞朝贡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施展大国威风,这个我们讲过很多次了,明朝也不例外,往往周围国家只是送来点不值钱的贡品,但我们却会还以丰厚的回馈,久而久之大家伙都觉得这有利可图,于是纷纷来称臣给贡品朝贡了——反正舌头打个滚也不吃亏,真金白银到手了那才叫实在。

在海禁时代,诸小国往往会借着来中国上贡的机会,带上一些自家的土特产在街头贩卖,然后再把明朝给的还礼带回家再出售,等于是两边牟利。对此,大明朝也是睁眼闭眼随他去,到后来甚至还会直接抽个税什么的。

当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来中国朝贡的,除了该国必须是大明所认可的友好邻邦之外,前来朝贡的使节团,也必须拥有大明王朝所发放的勘合。

勘合,就是允许外国人进入大明地界的许可证,说得通俗些就是营业执照,故而朝贡贸易有时候也叫做“勘合贸易”。

足利义满看重的就是这个,一手掌控一个国家的人,不缺钱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才会整天在建文帝跟前讨好,为的就是能拿一张营业执照。

应永四年(公元1404年),在接见询问朝贡事宜的日本使者时,已经取建文帝而代之的明成祖朱棣表示,大明决定恢复和日本的正常外交,并且同意日本前来搞朝贡贸易。

同时,还发放了勘合——而且只发给了足利义满一人。

也就是说,此时日本的对华贸易之权,都在足利义满一人的手里。

热门小说推荐
位面游轮

位面游轮

交流生陈堪,因空难流落荒岛,一天夜里一艘游轮靠在小岛旁边,这是可以连接不同位面的游轮,那么这艘船的终点在哪里?...

古代高手现代警察

古代高手现代警察

新书指尖画道已经发布,书号2489014,请书友们多多支持,车位上面有直通车,点老张的作者名也能看到,拜谢!...

我家的师妹爱搞事

我家的师妹爱搞事

身为天仙阁唯一的大师兄,陈泽表示自己的心很累。十年前无良美女师傅把自己收下就失踪了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留下七个嗷嗷待哺的小师妹?不辞辛劳的把她们照顾大,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的享受师妹们的供养了。这些家伙却天天搞事是什么情况?大师兄,有人欺负我,你说怎么办吧?这是明明战五渣却还嫉恶如仇的三师妹。大师兄,逍遥门的那些弟子合伙抢我在试炼中得到的混元道果!这是一心修行,天赋最高的四师妹。大师兄,天剑李家想求娶小师妹,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毕竟都是自己带大的,怎么能让别人欺负?然而,在一向低调,任劳任怨,甚至从不显露修为的陈泽一拳轰爆了来犯的渡劫期老祖后,他发现师妹们看他的眼光有些变了。大师兄,来我草堂...

神医小房东

神医小房东

赵明浩租房最后却成了房东。获得修真传承后作为医生的他医术突飞猛进,成了纵横都是的神医小房东。和很多美女房客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一段维持了三年的婚姻,最终走到了尽头。五年后,当她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家伙跑出来,贪婪的摸着她白嫩的手嘿,美女,我看了一下你的手相,面相学说,你命中缺我!跟我回家做我媳妇儿吧?温凉笑你觉得我们合适吗?我百搭!实在不行,大不了你搭我爹,我搭你呗!温凉于是,祁总开启了满满撩妻路。温凉表示,她走过最长的路,一定是祁总的套路。例如喝醉酒的他,逼着她叫他祁哥哥,后来温凉发现,喝醉酒是装的例如他说,如果你真的决心要走,我绝对不会挽留你。是的,他没挽留,因为第二天早上她根本下不来床。例如他以陌生人的身份加了她的微信,还问她怎样才能追回前妻。幽默的是,她出了无数个好主意,最后让他全用在了自己身上精彩小片段少爷,少夫人逃到临市了,追吗?不追,让她好好冷静冷静!可是少夫人是和顾先生一起备车!不,备绳子!薄秘书一头冷汗,于是,带着两捆绳子上了飞机其实他想说,少夫人只是和顾先生一起去了机场而已...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