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
②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③荠麦弥望:满眼都是荠菜和麦子。一说:荠麦是野生的麦子。
④戍角:军营里发出的号角声。
⑤自度此曲:自己创制《扬州慢》这个词调。
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萧德藻字东夫。晚年居湖州(今浙江市名),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经跟他学诗,同时也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见前153页张元幹《贺新郎》第二首注④。
⑦淮左名都: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著名的都会。
⑧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侧有竹西亭,那一带的环境很清幽。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⑨初程:作者初次至扬州,故云。程,里程。
⑩春风十里:写扬州的繁华景象。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胡马窥江:金兵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和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次南侵,扬州都受到惨重的破坏。这里主要是就第二次说。江,指长江。
?“废池乔木”两句:战乱后剩下的只有废池和古老的大树,那次侵扰造成人民惨重的损失,至今人们还怕谈起那回兵事。厌,厌恶。
?清角吹寒:凄清的号角吹来了寒意。
?空城:形容扬州劫后的萧条景象。
?杜郎俊赏:扬州是杜牧的游赏之地。俊赏,卓越的赏鉴。
?“纵豆蔻词工”三句:纵使有杜牧写“豆蔻”“青楼梦”诗的才华,也难以表达我此时悲怆的深情。按杜牧《赠别》诗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语,《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语,这两首诗都是题咏扬州事为后世传诵的作品。青楼梦好,是说像“青楼梦”诗做得那样好。
?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箫于此,故名。另一说:指二十四座桥。沈括在他的《补笔谈》里指出唐时扬州确有二十四座桥,但到北宋时已不全存。
?“念桥边红药”两句:二十四桥一名红药桥,桥边盛产红芍药花。
郑文焯《校白石道人歌曲》说:“绍兴三十年,完颜亮南寇,江淮军败,中外震骇。亮寻为其臣下弑于瓜州。此词作于淳熙三年,寇平已十有六年,而景物萧条,依然有废池乔木之感。此与《凄凉犯》当同属江淮乱后之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对于这首词的前段称颂备至,认为“写兵燹后情景逼真”;并且特别指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在姜词中,这本是一首反映现实比较深刻动人的作品,正由于包括得太含浑,表达便不够明确。用杜牧在扬州冶游的典实,亦削弱了《黍离》之悲的严肃意义。
男人们都到外面闯荡,可王小野偏偏要留在村子里干大事儿。说到底,还是村里那些柔弱又如花的女人们需要他的引领和帮助,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十八岁那年,我被送上了他的床,夜夜痴缠,由性生爱。当我深陷情潭最不能自已时,被他推入万丈深渊我肮脏堕落的人生,开始了...
五百年前,灵气日渐稀薄的修仙界再遭重创法则改变,仙路断绝!庸碌众随波逐流,醉生梦死精英群各展奇谋,博一线仙机。貌似穿越而来的水馨抚剑而笑与其和无数人一起,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不如执剑逆行,另开仙路!只是逆流而行的人,似乎也不只她一个?PS第一卷算是前传,画风有点不大一样群号480560950...
...
炮灰是什么?雪兰告诉你,炮灰是用来打别人脸的。凭什么炮灰就要为男女主的感情添砖加瓦,凭什么炮灰就要任人践踏?凭什么炮灰就要为男女主献上膝盖?凭什么炮灰就要成为垫脚石?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