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吃罢饭,宋姑母一边喝茶,一边对着侄子侄女提起正事:
“我这次来呢,一是来看看你们娘,二也是为茹娘的事儿而来。
宋茹听到姑母提起自己,抬起头,疑惑地看了过去。宋念也是同样的疑惑。
沈氏倒是似有所感,联想到吃饭前宋姑母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以及婆母的愉悦,大概猜到了宋姑母的来意。
宋姑母继续说:
“冯家女婿去了两年,茹娘总不能就这么替他守着,更何况那冯家人,也不配让我宋家女守节。”
“茹娘年纪还轻,再走一家,生几个孩子,好好过日子,总不至于晚年凄凉。我也寻摸了一段期间,倒是找了个不错的人家,有意续娶。念哥儿,你怎么看,是否愿意让茹娘再嫁?”
这事儿,宋老太太是最关心的,她可不在乎什么节妇不节妇的,早早就拜托了大姑姐去打听此事。
事实上,整个北方,只有最顶层的家族会对家族女眷的节烈之名颇为看重。
其他家族,固然愿意女眷守节,但对方不愿意,婆家娘家拉锯一段时间,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宋老太太作为亲娘,只得一女,自然不会在守节这件事上较真,宋念是亲哥哥,其实也是一样的想法。
宋韵还小,等她长大议亲的时候,宋茹怕不是都嫁了十几年了,对她影响已经很小了。
更何况,除非要拿女儿攀高枝,否则宋韵嫁到的家庭,也是和宋家门第相当的耕读之家,很不必为此担心。
因此,沈氏虽然初听有些担忧,再一细想,也就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宋韵听家里几个人对那冯家都颇为不满,忍不住好奇了起来:
这冯家,到底是怎样的人家?能让一贯脾气很好的宋念都表露不满。
宋姑母确定宋念不反对宋茹再嫁,倒也没急着提男方的情况,而是狠狠吐槽了一番冯家,以增固宋念允许妹妹嫁人的决心。
宋老太太对冯家说是恨之入骨也不为过,也跟着吐槽了起来。于是,宋筠就从两个老太太的交谈中,了解了这户人家。
冯家在临县,家里某代出过进士,也曾风光过,只不过后续几代总是止步于科考,虽然还是有些底蕴的人家,却难免意难平。
这也是寒门难以维持社会阶层的原因。某一代出了个人才,下一代资质不够,教育资源不够,或运气不够,原先积累的人脉慢慢断了联系,等再下一代,就更难翻身了。
这样的家族,有的会放平心态,不钻牛角尖,蛰伏下来,等待代代积累,再一飞冲天;
而有的家族,就心态愈发偏激,靠姻亲关系、靠裙带关系,总要挤破头去撕咬出一个席位。
冯家就是第二种,冯宋两家议亲的时候,宋念还没考上举人,原本是入不了冯家的眼,但宋家有个好姻亲,王家。
彼时,王璞已中了进士,刚三十岁的进士,也算得上春风得意了。
别看小说里的男主个个不到二十就跨马游街,其实在古代,五十都能被称一句少进士。因此,王璞几乎是可以预料的前途无限了。
冯家想巴上王家这条线的时候,王家子女三人已成了亲,下一代年龄还小,更何况,也看不上冯家。于是他们左选右选,挑中了宋家。
宋念看着也颇有前途,舍出一个儿子,押注一把,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