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穿越梦境(.shg.tw)”!
火与冰
火与冰在自然界中是两种互不相容的物质,在人类生活中是两个极端对立的概念;但在文学创作中它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火——指作者燃烧的创作激情。冰——指作者开掘题材的冷静、审慎态度。
创作需要火光
一个对生活冰冷到麻木状态的人,无论他有多丰富的生活经历,无论他有多髙的文学修养,也不能成为一个作家。我们翻翻古今中外的作家传记(包括讽刺作家),都是有信念、有理想、有激情的人。只有一个有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奋斗的人,心中才能燃起不灭的熊熊火焰,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这是艺术创作的起点。
这几年,不断接到青年作者来信,寻找写作窍门。其实,写作哪有灵丹妙药?!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不要相信那些小说作法之类的东西。以我自己创作实践体会而言,经典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要学的,它能使一个初学匀作者理解文艺规律;但要提笔创作,在兼收前辈作家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还是要靠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摸索。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艺术趣味的人,有各自相异的创作起点和创作道路,任何一个作家单一的创作感受,都不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创作需要火光,没有激情是无法进入创作过程的。
打倒“四人帮”之后,两三年之内,我相继发表了9部中篇小说。除收在中篇小说集中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第十个弹孔》、《杜鹃声声》和《泥泞》之外,这一年多,我又在《收获》《花城》等文学丛刊上发表了《远去的白帆》、《遗落在海滩上的脚印》、《菊》、《伞》等5部中篇。我所以写了这些东西,除了20年底层生活给予我的强烈感受之外,支配我要把它变成文字,告诉读者的,还是难以抑制的创作激情。我如果不写出这些东西来,我感到对不起历史,对不起人民,对不起我遇到的——活在世上或者死去了的同志。因而创作犹如三峡之水,奔腾而出……
和我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很多,为什么有的写不出东西来?因为他们不想从事文学创作,没有烧得心疼的创作冲动一尽管他们在生活上也是“富翁”。王蒙曾说过我(我们最初在一起改造、从划右之后就没有停过笔,这是真实的。在1964年,我在某地一个劳改农场时,曾给我的文学启蒙老师孙犁写过一封长信,除了惦记孙犁同志身体之外,就是向孙犁同志表达,无论在任何逆境之中,我都不放弃文学创作。事隔多年,孙犁同志仍然记起了这件事,他曾把我这封长信,读给他的老伴听。我觉得我那封信里,除了表现了对孙犁老师的深切情意之外,是信念、理想、激情的闪光一一这也许是我饱经沧桑而精神没有崩溃的根本原因,也是我这几年写出一些作品来的重要思想依据。
一个青年作者,应当有这样的坚强信念:不但在开顺风船时心中要有火光,在逆境中行舟时依然要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因为人的一生是漫长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作者来说,文学生活还刚刚开始,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怎么能成为一个有抱负的作者?又怎么能有火一样的创作激情呢?文学创作是极其艰苦的工作,在众多习作者中间,只有那些具有坚定信念、坚定追求的人,才能不被淘汰,才能有所建树。
前不久,一个日本研究中国文学的女士,在日本出版的《文学空间》上,写了一篇研究我作品的论文,题目叫《中国作家从维熙作品中的花》。经她考证,我作品中出现过许多许多的花,如睡莲花、玉兰花、玫瑰花、苦菜花、石榴花、迎春花、喇叭花等等,她是透过这些作品中象征性的花卉,来探讨我的创作道路的,文章最后总结到我的信念上去了。她引用了英国作家萨克雷的话,探讨我所以写出这些作品来的原因。她说:“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她说我是个乐观的强者。
我觉得,与其说我是乐观的强者,不如说是信念上的强者。我坚信我们国家的灿烂未来,因而信念可以升华为力量。1959年,我在划右之后,在十分艰苦的改造环境中,开始写长篇小说《第一片黑土》,那是写50年代北京儿女开赴罗北草原开垦荒地的小说。当我写到27万字时,欣喜地告诉了我的同类一一一个灵魂卑鄗的右派。没想到好事变成了坏事,他汇报给组织说:“从维熙扬言要写100万字的小说,向党示威!”于是我的厄运来了,它成为我的新“罪状”之一。小说手稿被查抄,由于那时极左还没发展到“史无前例”的年代,小说又是写青年征服草原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所以,经审查之后,又退还给我。直到“文革”开始,我母亲生怕手稿惹来灾祸,连同我的书籍,一把火给烧了。可以想象,对一个作者来说,那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向青年作者提及这些逝去的往事,意思不在这些事情的本身,而在于说明一个作者,如果有坚定的信念,即使风雨扑灭了你心中火焰,信念也可以重新使你创作激情闪闪发光。
我常常有意地对自己意志、信念进行锤炼。在天津郊区茶淀劳改农场劳动时,那儿距离北京有三百多华里的路程,我偏要骑自行车回家,试试自己的毅力。酷暑季节,炎阳似火,加上我那辆破车除去铃不响哪儿都响,三百多华里的行程当然是十分艰苦的。从早晨5点骑上车,到晚上9点才能骑到家门。第一次没有经验,下车之后立刻摔倒在地,——失去了知觉。之后,我往返北京——农场;农场——北京,就骑着侯宝林相声中形容的那辆破车,直到发配到山西腹地改造为止——因为山西离北京太远了,只好作罢!
谈到这些,表面上似乎和创作无关,但实际上它关联着文艺创作的渊源。激情产生于坚定的信念,产生于旺盛的热情,产生于执着的追求。一个青年作者,心中要有这样的火光,它在创作中好比动力电,能带动主轴和齿轮的旋转;它又好比汽油,只有它燃烧了,汽车才能行驶,火箭才能飞上月宫。
没有激情,就没有艺术创作。没有激情,满腹生活也将一筹莫展。只有你把激情,充填在稿纸上,印刷到书页上,才能使读者跟随你的笔锋而哭、而笑,或义愤填膺,或拍案而起——这就是文艺创作中的“火”的功能。
创作中也需要冰
这里所说的“冰”,不是对生活的冰冷,不是对生活的袖手旁观,当然更不是指对生活的麻木不仁;而是指你对你的题材,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对你要写成为文字的小说,进行冷却处理——反复推敲,严肃审查。
我往往接触到这样的习作者,人很狂热,对待生活也充满热情,因而落笔千言,洋洋大篇。他们有时受发表欲的支配,愿意早点看见自己的钢笔字变成铅字。激情有余,冷静不足,几乎不容对生活有个消化过程,等不及对题材有个开掘时间,就拿起笔来写作。这样的作品,成功者极少,即使是被刊物采用,但多成为过眼烟云。有时,一个很好的题材,由于缺乏冷却过程,发表出来反而糟踏了,使其能成为大梁用的,成为小椽子使了。
最近,我收到一个习作者的小说。作者已然是步入中年的老青年了。他原来是个医生,“文革”期间,一个红卫兵因狂饮烈酒而死,这派头头硬叫他根据派性斗争需要,叫他在死亡诊断书上写上死者是被另一派红卫兵迫害死的。他拒绝了,于是在没有法律的年代,他被戴上随便一个帽子送去强劳。
他的小说是从这里落墨的:某火车站上许多荷枪的士兵,在押送一批男、女牛鬼蛇神上火车。到列车开出之后,广播器里传出押送他们的军代表的声音,说是有个女犯病了,需要医生。由于他因当医生而被冤枉强劳,因而不愿再找麻烦。但是军代表拿着花名册,找到他身旁来了,他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去行李车厢给那个女病号看病。女犯出于感激和信任,对他说出了她被强劳的原因:她出身不好,但极爱看书,在焚烧一个反动学术权威书库时,悄悄地从火堆里拿了一本她喜欢的书。红卫兵追查这本书,她死活没有交出来,于是被以“小偷”之名送来强劳。医生很受感动,出于同情而对女犯产生了爱慕之情。这时,女犯又告知,她所以犯病,是由于一个过去当过妓女的女犯班长,把书交给了军代表,她爱那本书爱得要命。车到那个劳改驿站时,军代表通情达理地告诉她:他不准备把这本书交给接受他们的乙方代表,因为交出去,等待她的将是批斗。同时,军代表看她呼吸困难,叫医生扶着她先下火车,去透透空气。医生扶着女犯在这个无名小站遛弯时,军代表撕掉了这本书的封面,顺手扔在站台之下,因为在那个年代,他拿着这本书也是犯忌的,就在这时,那个年轻的女犯趁人不备,跳下站台去拿那本书,但是那列火车正好挂车头,车轮只移动了半公尺,这个爱书如命的年轻姑娘就和人世告别了。
这就是小说的故事梗概。我在劳改队呆过,也接触过“文革”中被冤枉的各种类型的女犯,我不怀疑小说严酷的真实性。但我复信给这个作者说,小说写得太匆忙了,由于匆忙而糟踏了这个不错的题材。因为文学作品不仅仅要告诉读者这个故事,而应当通过故事揭示“文革”愚昧的年代。这个故事完全具备着进一步深掘的基础。作者思想上显然没有冷却过程,没有进行严肃的思考,凭着热情就把故事写出来了,因而它是肤浅的。如果遇到哪一家刊物,又把它发表出来,而就糟踏了这个题材。我信中劝告他,重新进行艺术构思,要透过这个短篇,看见我们刚刚过去那个“愚昧光荣、知识犯罪”的年代。那个爱书的姑娘写得还不能牵人肺腑,要努力写好这个人物的形象,只有这样,最后她的悲剧才能使读者动情,进而引起思考,启示人们要为避免那个愚昧年代卷土重来而忘我斗争。同时,在艺术结构上,我建议他从回忆开始:他平反之后重新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在偶然出差路过这个无名小站时,记起了那个“由人向类人猿退化”的年代,记起了这个故事。我还告诉他,如果是我处理收尾,应当是十分含蓄的:他回忆完了整个故事之后,抬起头来时,看见列车车厢里那么多年轻人,都在读书,他的热泪夺眶而出……
这就是冷却的作用,也是创作中“冰”的功能。经过严肃思考,深刻开掘,这个短篇小说能写得很好,能够写成为概括时代的一滴水珠。
由此町见,创作既需要火样的激情,也需要严峻的思考;既需要火,也需要“冰”。就我个人讲,我很喜欢读张弦同志的短篇。他的《记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挣不断的红丝线》,篇篇都好象经过对生活的冷却处理之后,才慎重提笔的。因而篇篇经得起咀嚼回味,因而它必然是有生命力的。当然,张弦是有丰富创作实践的中年作家,未必初学习作者都能写出他那样水平的作品,才拿出去发表。我是说,不管有成就的作家,还是初学习作者,从生活中汲取文学素材之后,冷却消化的过程是共同的。对于一个习作者,我建议在写小说时,要有意冷却一下自己的狂热,那是有好处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许多作家的冷却处理在创作中常常不是一次,而是几次,特别是写中、长篇,则更必不叮缺。以我自己而论,除非编辑部等米下锅,我常常把写好的作品放在一边“冷却”几天,然后以第三者——而不是自我——的感觉,冷冷地翻阅自己手稿。我总是会发環有失准确或描写不当的地方,这箅是最后一道挑剔―或称为破坏性的检查,反复敲打,然后邮出。
即使这样,也还是常出纰漏的。比如,《第十个弹孔》电影拍完之后,我是看过的。在审查时,我不能说自已头脑不冷静,但在公开上映之后,我接到一些观众来信,指责鲁泓洗澡那个序幕中,儿子用手数他的枪弹疤痕,为什么都在后背上?“下就把我问住了。诚然,这是导演考虑欠周,但观众一样向作者兴师问罪。我想:这也许是由于“破坏性检查”不够之故吧!众所周知,古代皇帝,抚恤将士家属时,见死者伤口在前,则重恤之;如死者伤口在后,则不但不予抚恤,还常以叛逃者论处之。上面例子,虽然是出现在电影里,但值得搞创作的同志借鉴。我们必须以极冷静、极客观的态度,审查自己写好的成品那就是我说的一一“冰”!
火与冰在自然界完全隔绝,但在创作中是如此相通。它是创作的阴电阳电,它们结合了,则能使作品闪闪放光……
一个稚嫩的小女生,在对的时间遇到了那个似乎自己觉得那个对的人,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貌似什么都能放弃可是好景不长不辞而别又遭遇了车祸的他在几年后的出现给她带来爱人和好朋友的背叛正因为这些才让她变得更强大!...
苏若纪本来惊喜的发现自己在死后重生到了一个年仅五岁的世家嫡出大小姐身上,可是不到两个月她惊恐的发现自己是书穿了,穿到了一个才七岁就被炮灰了的女配身上女强文,女主不会嫁人的。...
乱世出英雄,美人爱英雄。无数光环笼罩在英雄头上,但谁人知英雄背后辛酸?爱恨情仇,血泪交织,万般苦楚怎堪向人诉!试问英雄因何成,我命由我不由天!当命名登上帝位之后,他的爱妃们问他有什么感受。命名背负双手,昂首望着天边的夕阳,淡淡地说了一句天凉好个秋!...
一次意外,让主角的大脑发生了奇特的变异,打开了脑域开发这扇通往神秘宇宙的大门,不仅让他获得了如同‘神’一般强大的念力控制和精神感知,还拥有了堪比超级计算机的记忆与分析运算能力。有了念力和超脑能做什么呢?主角的答案是除了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之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有了念力,就是这么任性→→。逍遥于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沼泽丛林,探索地球充满神秘未知的北纬30°线。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暗地里发展了一下黑科技,却一不留神就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脚步。脑域开发进度102050100恭喜你,你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神本书群号3497,8857PS主角脑域开发的能力可以参考一下电影超体,当然,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电影仅供参考。特别提示本书无修真,无其他异能者,无龙组,无什么古武世家→→...
一个普通学生在一次事故中,想到了前世的一些事情,经过努力探索,知道自己身负一份历史使命。故事发生在现代,但是要去古代完成使命,他是否能完成,是否还会回到现代。读者去书中找寻答案吧。...
重生娇妻偏执老公宠上瘾梁冉冉重生了,变成了娱乐圈人人喊打的著名花瓶。传言中,她胸大无脑,以色侍人,除了一张脸再无可取之处。梁冉冉低头看了看自己的36c,不由得仰天长笑。黑我?谁怕谁。姐的老公八十马上就要蹬腿升天,到时候老娘要颜有颜,要钱有钱,她就不信还翻不了身。上位,她是认真的。只是,她那传闻中马上就要蹬腿升天的丈夫怎么摇身一变,从猥琐将死的老男人变成了肤白貌美九头身。盛檀非垂眸看着自己的蠢萌小娇妻听说,你到处跟人说我快死了,你马上要继承我的巨额家产?梁冉冉欲哭无泪不,我没有,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