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郭靖黄蓉二人无事是便翻阅典籍,历览前贤国与家,越翻书越觉得唐太宗了不起,越觉得唐太宗那三句著名的论断是至理名言。
唐太宗是经历了多少,思考了多少,才总结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些千古流传的名言的。
郭靖黄蓉读书可不是为了学习名人名言,那可是为了破敌的。要对付蒙古人,就必须要有远程打击武器,襄阳城的守军多是步兵,步兵所掌握的远射兵器,除了一般的弓弩以外,再无其他。
郭靖的书房里摆放的多是一些信件,还有一些兵书战策,经史子集之类的少之又少,两个人不大会功夫就翻看完了。
黄蓉猛然间想到,如果真要有所发现,还是得翻一翻黄药师留下的那些书。在黄药师去世后,郭黄二人守孝三个月就离开了桃花岛,程英带着几个仆人在那里守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时间里,程英把黄药师的遗物齐齐整理了一遍,每逢郭靖黄蓉派人来桃花岛送信,程英就会托来人带一些东西回去。三年守孝期满,黄药师的遗物也大都送到了襄阳城。
黄蓉让程英帮忙在黄药师留下的那些书里,寻找一些有关兵器制造的书,程英对这些东西,可谓是了如指掌。其中有一本曲灵风潜入大内偷出来的《武经总要》,记录有一种重型远射兵器,即利用复合弓的床弩。
床弩,又称床子弩,它是在唐代绞车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将两张或三张弓结合在一起,大大加强了弩的张力和强度。张弩时用粗壮的绳索把弩弦扣连在绞车上,战士们摇转绞车,张开弩弦,安好巨箭,放射时,要由士兵用大锤猛击扳机,机发弦弹,把箭射向远方。
《武经总要》里记录的这种使用复合弓的床弩有八种,可以依弩的强弱和射程分为两类。
一类是双弓床子弩,上面装有两张弓,分别置于粗大的弩臂前端和后部,两张弓相对安置,发射时,先用一条两端带钩的粗大绳索,一端钩住弩弦,另一端勾住绞车的轴,然后用五、七个或十余个战士合力绞动绞车,把弩弦张开,扣在机牙上,专管装箭的弩手负责安好弩箭,并瞄准目标。
放射时,单凭人手的力量是扳不动扳机的,要由专管发射的弩手高举起一柄大锤,以全身力气锤击板机,于是巨大的弩箭便呼啸着飞向敌方。
这些床弩所发射的箭很粗大,箭镞是扁凿形的,所以叫“凿子箭”,射程约为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五步。
另一类是三弓床弩,较前一类更强大,射程也远一倍。弩臂上的三张弩弓,前端安两张,后面装一张,也是前后相对安装。
由于这类床子弩力量更强,所以又叫“八牛弩”,表示用八头老牛的力量才能拉开它。用人力开弩,一般需二十至一百人,一般射程在二百至三百步,即三百七十至五百六十米左右。
三弓床子弩使用的弩箭更为巨大,有粗壮的箭杆和铁制的箭羽,前端装有巨大的三棱刃铁镞,因为它的大小和一般士兵使用的长枪差不多,所以又叫“一枪三剑箭”。
另还有一种次三弓床弩,所用箭名称叫“踏橛箭”,其功能在于攻打敌方城堡时,将粗大的箭射向敌方城墙,使弩箭的前端深深插入墙内,只留半截粗大的箭杆和尾羽露在墙外,攻城的士兵在己方的掩护下可攀着这些射插在墙上的巨大箭杆登上城墙,攻陷城池。
于是,这种巨大的弩箭又成了攻城者攀登的踏橛,因此这些箭又有了“踏橛箭”的名称。
所幸《武经总要》里面绘有床子弩的图形,郭靖黄蓉大喜,赶紧找来军需处的负责人,让他们照着图造一些样品,试试威力。
《武经总要》还记载床弩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威力的冷兵器之一,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由绞盘上线,射程较远,但是由于精准度不佳,所以一般采用大规模齐射的战术。
床弩大规模普及使用是在汉朝,《后汉书·陈球传》记载,在一次战争中,陈球曾“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
而在宋朝,这种武器也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出名的一次,是斩杀辽国的主将萧挞凛。宋军实现了一次远距离射杀任务。
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发兵南下,以收复瓦桥关失地为由,深入大宋境内,遭到了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
辽军一开始进攻并不顺利,最终萧挞凛和萧观音奴两人攻破祁州,萧太后率军与其会合。之后合力攻击冀州、贝州,最后拿下德清后,辽军兵临澶州城下,包围了澶州城。
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在宰相蔻準的劝说下御驾亲征,带领文武百官抵达澶州。澶州之战非常重要,如果失败,赵宋王朝就会断送。
能否赢得战争的胜利,一直是守城将士的重要任务。在城外的是辽军主将萧挞凛,或许运气在宋朝这边,在澶州城墙上,装备着三弓床弩,这种威力巨大的重型武器,它的作用可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