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分账容易,但分完之后,保不齐穷一辈子的三个娃把持不住,万一进城染了黄赌,百十来两银子怕就成了一梦黄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进城可还得买房呢。”
这时候,李三又添了一把火:“眼下成都城里的房价可不便宜,您要一家伙着住,那也要买个五六间,分家住,更不得了。”
说完,还捅咕了身旁的李二宝两下,示意后者帮个腔。
李二宝回过神,明白了李三的意思,忙不迭的点头:“是啊大爷,三哥说的对,这酿酒可以搞,不难学,我这打小就进城给人做工,这么些年,从头到尾可都学会了,我来教大家,保准学的快。
眼下粮价便宜,酒坊的效益还不错,而且您想,这时候整个成都府退了几百万亩的耕地,可是大几千万两银子撒了出去,家家户户都有了钱,兜里一有钱,可不就下个馆子、逛个窑子,这酒水还愁卖不出去?
粮价低、酒价涨,要发财的。”
俩人一唱一和,别说老头了,三个儿子这会都动了心。
细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
虽然李三等人只是一群没什么文化的农民,不懂啥叫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但并不妨碍他们仍然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商机。
朝廷这次为四川退耕的事,准备了上亿两退耕银,制造了几十万脱产拆迁户,这群人一起消费,但四川地界流通的市场货物和储备数量却不能提供有力支持,就会造成需求大于供给,如此一来,通货膨胀现象那是势必会出现的。
但通货膨胀并不全然是浅显的坏处。
更不要认为一旦通货膨胀,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在退耕之事定下来之后,前文就提到过,严震直向朱允炆提过要为此预留储备粮一千五百万石。
为的,就是预防四川的通货膨胀现象。
虽然粮食不能提供所有的需求供给,但粮食是基础物价的红线。
其余的,无非就是生活中的其他所需物资,譬如果蔬、肉食、盐油酱醋、木柴煤炭等物。
这些东西会有一段时间的暴涨,不过朱允炆跟内阁也都做好了准备。
这事亦有提及。
最多无非是一个建文十二年,等到转过年势必又会回落。
而有储备粮的支持,四川的百姓实际上不会受到多大的冲击,因为不膨胀的时候他们日常生活中也不会买肉、买水果等食品。过冬也不会烧木炭取暖这般奢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非就是做饭的时候,少放些盐巴、酱醋等作料。
等到自贡的盐井扩产,释放出来的脱产群体如李三等人一般,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家庭作坊、集群作坊后,这些所有的生活物价就会回到之前的价位,甚至更低。
所以阶段性的通货膨胀,简单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一种利好、一次风口。
比如,现代社会中每次大规模拆迁都会使得搬家公司的费用上涨、房屋租赁金上涨,而最离谱的,就是连夜场小姐姐的小费都跟着上涨。
等到生活物价平抑下来,服务产业就会紧随其后的发展壮大,至于服务产业的价格上涨,跟老百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对大明时期的百姓来说,像逛青楼、听戏曲这种服务业,什么时候成为评定生活质量的一项指标了。
李三是铁了心要搞自营业,想赚钱发财,而他的一番侃侃而谈,也让村长老头颇为动心。
加上李二宝在一旁的帮衬配合,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而有了村长老头的加入,说服全村人一起集资兴厂、大办酒坊的想法就很容易实现了。
村民乡亲们多没文化主见,有村长的带头,加上李三、李二宝巧舌如簧的鼓动,加上对进城后未知的生活抗拒,大家伙还是愿意留在几十年的村子里生活。
于是,建造李家酿酒坊的事业就此提上日程。
“那咱们字号叫什么名字?”
好巧啊,你喜欢的样子,我都有!...
...
陈牧家庭幸福,有车有房,马上要结婚了。没想到,有一天出了车祸,穿越了。在这个类似古代的世界,没有手机电脑,没有网络这里的人杀伐果决,动不动就杀人我是真的不想穿越。从此,陈牧为了找到回家的路,努力修练。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些人,画风就开始偏了。...
这是一个兵器时代,所有人修兵魂,控神兵,与命运斗,与天地争。待巅峰之时,弹指可灭十万界,挥手可断三千宇。一枚灵珠的出现,让背负家族血仇的少年,获得无尽潜力。...
初见,她化身正义使者大骂渣男,他目瞪口呆莫名其妙。再遇,她成了人人喊打的淫女,他却情不自禁陷入爱河。当阴谋浮现,她与他终究分道扬镳。再相逢,她带球归来,他喜出望外。可谁能告诉他,旁边那个大叫着妈咪的金发混血娃是怎么回事?她竟敢给他娃找别的爹!那他也不介意连那野男人的娃一起收了。绿他?那他就给他绿回来,绿出天际,绿出宇宙,他只要她!Tags成为你的点点星光墨色珍珠成为你的点点星光...
宋清歌被继妹毒害,被父亲赶出家门。五年后,她成了金牌编剧带着喜宝儿子高调回国。继妹怕她抢男人,父亲怕她抢家产。宋清歌一脸傲娇,有了儿子还要什么男人?家产?她自己赚的金山,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