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时报》创刊号头版
这一年在言论史上,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时报》和《京话日报》的问世。6月12日,狄楚青(平子)主办的《时报》以崭新的形态在上海这个报业中心横空出世,&ldo;突然似放一异彩&rdo;。流亡日本的&ldo;钦犯&rdo;梁启超潜赴上海,手订名称、体例、发刊词等。《时报》对报纸版式进行大胆革新,&ldo;对开四版、两面印刷&rdo;就是由《时报》开始的,逐渐被读者所接受,各报所仿效,使报纸、杂志终于在形式上完全分了家。虽然《时报》筹备期间,康有为一次拨给开办费7万元,到1908年累计拨款20万元,但《时报》始终坚持了非党派的办报方针,挂的虽是日商的牌子,实际上坚持了独立办报,梁启超起草的&ldo;发刊例&rdo;第一条
《时报》主持人狄平子(楚青)
即主张论说&ldo;以公为主,不偏徇一党之意见&rdo;,并主张&ldo;有闻必录,知错必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do;。《时报》作出这一选择,康有为的保皇会少了一个喉舌,暗淡的晚清中国则多了一份真正有品质的新闻纸。徐铸成评价说:&ldo;狄平子很有魄力,为打开一条&lso;文人论政&rso;的道路,的确也作出了成绩的。&rdo;
没有一张报纸像《时报》那样长留在胡适的心中,14岁的他从故乡安徽到上海求学,两个月后恰逢《时报》诞生。包天笑回忆,&ldo;以前报纸自己每日没有专电,从《时报》其始,方每日有专电了。以前报纸上没有小说,从时报起始,方登载小说了。我很赞成时报的编辑新颖,别出一格,没有陈腐气,除社论外,所写短评,简辟精悍,仅仅数语,能以少许胜多许。&rdo;&ldo;时评&rdo;两字也是《时报》首创,有&ldo;《时报》评论&rdo;和&ldo;时事评论&rdo;的双关意义。此外如&ldo;特约通讯&rdo;、&ldo;副刊&rdo;也都是《时报》首创。
狄平子自称&ldo;吾之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
&ldo;天子脚下最有棱角的日报&rdo;‐‐《京话日报》
耳&rdo;。这是他努力的主要目标。这张报纸一出现在世纪的地平线上,就受到当时文艺界、教育界尤其青年学生的欢迎,迅速成了&ldo;中国智识阶级的一个宠儿&rdo;。如果说《申报》是市民乃至官场每天必读的报纸,《新闻报》是商业界最欢迎的报纸,《时报》则成了当时知识分子最喜欢的日报。虽然它在上海本地发行量不及申、新二报,在外地却超过了这两家老报纸,&ldo;一时舆论,均称为后起之秀,是一种推陈出新的报纸&rdo;。
8月16日,彭翼仲在北京创办旨在&ldo;输进文明,改良风俗,以开通社会多数人之智识&rdo;的《京话日报》,通篇采用京话,雅俗共赏,妇幼皆宜,&ldo;以浅显之笔,述朴实之理,记紧要之事&rdo;,而且售价低廉,每份只要三个铜板。针砭时弊,直言不讳也是《京话日报》的追求,创刊不久就成了天子脚下最有棱角的日报,尤其受到普通市民的喜爱。
12月7日,彭翼仲又与杭辛斋一起创办了文言的《中华报》,也以&ldo;启导民智&rdo;自期,广告中强调&ldo;并无洋人资本,亦不藉他国保护,因慨报界风潮冲突,非借重洋人,托居租界,竟不能自存,……情难自已,……成败利钝,非所料焉&rdo;。彭翼仲不借重洋人、不托庇租界,一手创办两报,孜孜以开发民智,建立中国人自己说话的舆论阵地自任,在百年史上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痕迹。
[记事]
1月22日,上海东大陆图书印刷局出版黄藻(署名&ldo;黄帝子孙之一个人&rdo;)主编的报刊政论集《黄帝魂》,收入了章太炎、章士钊、邹容、张继、刘师培、谭嗣同等在《苏报》、《国民日日报》、《中国日报》发表的政论。
3月11日,商务印书馆创办《东方杂志》,&ldo;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rdo;,图文并重,到1948年12月终刊,历时45年,共出版44卷,成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刊物。
3月31日,陈独秀在安徽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半月刊),每期发行4000册,安徽各地及上海、北京、保定、南京等地设有58个代派处。
5月8日,清廷以军机大臣名义致函各省督抚,要求查禁&ldo;悖逆&rdo;书报,仅点名的就有18种,《黄帝魂》、《中国魂》、《新湖南》、《新广东》、《浙江潮》、《预言新民丛报》、《浏阳二杰论》等榜上有名。
6月21日,清廷特赦戊戌党籍,牵涉戊戌变法案的几乎都受到赦免,只有&ldo;罪魁祸首&rdo;康、梁除外。尽管梁启超在国内的办报活动仍不能公开,但从12月14日起,他主编的《新小说》杂志迁到了上海,由广智书局编辑、发行。
9月17日,卞小吾创办《重庆日报》,鼓吹革命,提倡男女平等、振兴实业,被誉为&ldo;重庆的苏报&rdo;,发行量迅速由500份增加到3000多份。
1905年:《民报》的号角
对清廷来说,对中国近代史来说,1905年都是一个转折点。在空前的危机下,清廷下决心实行改革,慈禧太后成了戊戌变法遗嘱的执行者。有些举措甚至超过了当年,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舆论,几乎一致认为启迪民智、提高国民素质是中国振作起来的前提。而在当时,启迪民智的主要方法就是兴学校、励游学、译西书、开报馆以及阅报讲报等。仅专文论述者就不胜枚举。上海《新闻报》从3月28日到31日连载《论报馆之有益于国》,断言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ldo;其国终不能长存,其国终不能独立&rdo;。《东方杂志》第8期也发表专论《论政府宜利用报馆并推广白话演说》。
作者小月芸芸的经典小说醉卧君榻,君不知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上一世,堂堂江南君主,主动投诚,却被他灌了杯毒酒,无助的看着他欺辱自己的妻子,直至撒手人寰再活一次,他不求荣华富贵,只求绕过与这恶魔所有的遇见!奈何命运作弄居士,可否请您为义,也制作一把紫竹笛?义自知才疏学浅,附庸风雅承蒙居士不弃!弃!很弃!也很气!何弃疗VS耿直BOY...
A市变天了!薄二爷紧急发布追妻令,进行全球封锁式寻找!人人皆知A市恐怖如斯的二爷有个小女人!整日没事就瞎蹦哒!阴冷薄情的二爷却是满眼柔情的放任宠溺!可把这个小姑娘惯的没大没小!二爷,夫人把当红影后给揍了!去帮忙!二爷,夫人把房子给炸了!多买几栋让她玩!二爷,夫人跑了!什么?某人开始不淡定了,扬长而去,追来小甜妻继续宠宠宠,自此君王不早朝,薄二爷人生三件大事开启!一,宠她惯她爱她...
...
天地之枷锁,命运之轨迹,不过过眼云烟,可笑的谎言。我从不信命,只信自己。运已不在,我独自前行,登临那九天仙境。这条路上,是杀戮与暴戾,那么我便以杀止杀,以暴制暴,只为兑现昔日的诺言。我之名或遗臭万年,但那也随他吧!我接受放逐系统已激活!启动天赋改造熔炉...
当身边的人都是独生子女时,有四个兄弟姐妹是种什么体验?小时候的卢辛语回答看电视总有人和我抢遥控器!而长大后的卢辛语想问谁抢走了我命运的遥控器?因为她发现,这世上凡事皆可改变,唯独出身。而她无法摆脱的超生,不单单是一个标签,更影响了她人生的选择。当青梅竹马的青年向她表白,她回答对不起,我不想再在一个超生的家庭里生活。当丈夫在二胎开放时与她讨论,她犹疑,我们可以一个孩子都不生吗?当朋友约她出游放松,她婉拒,我还要考证。厌恶大家庭环境恐孩工作狂时刻不敢停下脚步这究竟是挣脱命运束缚的抗争,还是原生家庭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当她幡然醒悟,遥控器一直在她手里,只是她自己不愿换台时,她能否打破心理藩篱,重获幸福?...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风千铃的经典小说西游之从大唐当皇帝开始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西游做为关乎佛门大兴的西游,妖天庭灵山早早拟定分割气运的计划。不管封神,还是西游,都没有人族的份儿。李洛穿越西游,拥有至尊人皇系统,背负人族中兴的使负,他带领人族由最底层,变成三界之主。漫天神佛,无人能撄其锋。他,就是一代人皇,彪炳万代!我即高山,任何仙佛,都要匍匐在我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