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节 概念与范畴(第2页)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Wittson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同年,Jutra等人创立了远程放射医学。此后,美国不断有人利用通信和电子技术进行医学活动,并出现了telemedicine一词,现在国内专家统一将其译为“远程医疗(或远程医学)”。

第一代远程医疗。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远程医疗活动被视为第一代远程医疗。这一阶段的远程医疗发展较慢。从客观上分析,当时的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信息高速公路正处于新生阶段,信息传送量极为有限,远程医疗受到通信条件的制约。

第二代远程医疗。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有价值的项目相继启动,其声势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第一代技术,可以被视为第二代远程医疗。从Medline所收录的文献数量看,1988—1997年的10年间,远程医疗方面的文献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在远程医疗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美国和西欧国家发展速度最快,联系方式多是通过卫星和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医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988年,美国提出远程医疗系统应作为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即从广义上讲,远程医疗应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双向视听通信技术、计算机及遥感技术,向远方患者传送医学服务或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美国学者还对远程医疗系统的概念作了如下定义:远程医疗系统是指一个整体,它通过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给特定人群提供医疗服务。这一系统包括远程诊断、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多种功能,它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针对医学资料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佐治亚州教育医学系统(CSAMS)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网络,可进行有线、无线和卫星通信活动,远程医疗网是其中的一部分。

欧盟组织了3个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10个大公司、20个病理学实验室和120个终端用户参加的大规模远程医疗系统推广实验,推动了远程医疗的普及。澳大利亚、南非、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活动。1988年12月,前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发生强烈地震,在美苏太空生理联合工作组的支持下,美国国家宇航局首次进行了国际间远程医疗,使亚美尼亚的一家医院与美国四家医院联通会诊。这表明远程医疗能够跨越国际间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的界限。

美国的远程医疗虽然起步早,但其司法制度曾一度阻碍了远程医疗的全面开展。所谓远程仅限于某一州内,因为美国要求行医需取得所在州的行医执照,跨州行医涉及法律问题。据统计,1993年,美国和加拿大约有2250例患者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就诊,其中1000人是由得克萨斯州的定点医生进行的仅3~5分钟的肾透析会诊;其余病种的平均会诊时间约35分钟。美国的远程医疗工程拥有专款,部分由各州和联邦资金委员会提供。1994年的财政年度中,至少有13个不同的联邦拨款计划为远程医疗拨款8500万美元,仅佐治亚州就拨款800万元,用以建立6个地区的远程医疗网络。

第三代远程医疗。2010年开始的远程医疗逐步呈现走进社区、走向家庭,更多地面向个人,提供定向、个性的服务发展特点。根据奇笛网的智能家居行业报告,远程医疗与智能手机的发展紧密同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远程医疗也开始与云计算、云服务结合起来,众多的智能健康医疗产品逐渐面世,远程血压仪、远程心电仪,甚至远程胎心仪的出现,给广大的普通用户提供了更方便、更贴心的日常医疗预防、医疗监控服务。远程医疗也从疾病救治发展到疾病预防的阶段。

(2)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因此远程医疗在我国更有发展的必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了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大远程会诊项目启动,并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研究室。目前经过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运营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数十家医院网站,已经为数百例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异地、实时、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了大型国际会议全程转播,并组织国内外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数十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基层和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对远程医疗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8428万元,支持22个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基层远程医疗系统,并安排12所原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与12个西部省份建立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共纳入12所原部属(管)医院、98所三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和726所县级医院,有力地推动了远程医疗的发展。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的统计,全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计2057所。

五、相关概念

1.数字健康(digitalhealth)

著名数字医疗专家PaulSonnier将“digitalhealth”定义为“digitalhealth是医疗卫生领域数字化变革的集合,涉及范围较广。除了传统的临床诊疗和医疗照护外,还包括健康人群的运动、健身、健康促进等预防医学领域的解决方案。”

美国的EricTopal教授在所著的《颠覆医疗》(

TheCreativeDestructionofMedicine:howtheDigitalRevolutionWillCreateBetterHealthCare

)一书中指出,未来促进“digitalhealth”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八个,分别是无线网络及传感设备(wireless,sensorsanddevices)、基因诊断技术[genomics(A,C,G,T=digital)]、社交网络(socialnetworking)、移动互联技术(mobileconnectivityandbandwidth)、影像采集及处理技术(imaging)、卫生信息系统(healthinformationsystems)、因特网(theinternet)、大数据及云计算(putingpowerandthedatauniverse)。

苏格兰DigitalHealth研究院将“digitalhealth”定义为,“digitalhealth”是未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学科之一,它主要通过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帮助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和挑战。移动技术、社交媒体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已经帮助我们提升了卫生服务的效率、优化了医疗服务的流程、降低了就医成本、提高了医疗质量,使药物使用更加个性化和精确。当前,我们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专注于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先进的功能,以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健康和保健服务。

2.电子健康(eHealth)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eHealth”定义为:“eHealth”是指为了更好地辅助和有效改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监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管理,而持续广泛应用卫生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过程。“eHealth”不仅代表技术发展的本身,更反映出在全球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升本地、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健康水平的一种态度或思维方式。

3.移动健康(mHealth)

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mHealth”高峰论坛上,将“mHealth”定义为:通过移动互联设备开展的医疗保健服务。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将“mHealth”定义为:通过移动和无线设备的使用,改善健康状况、医疗保健服务和医学研究的过程。一些专家强调移动设备和技术并不仅仅是指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语音服务。

4.远程健康(telecare&telehealth)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将“telecare”定义为:通过传感器、预警设备和其他设备帮助人们独立的生活。因此,当监测对象出现达到预警值的变化,可以通过“telecare”系统向呼叫中心发出预警信号。英国居家照护协会在多年前就开始使用这套系统,其功能包括个人报警、跌倒监测、气温监测、空气和一氧化碳浓度监测,当然这些服务属于社会关怀范畴,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疗服务远程监测。

NHS将“telehealth”定义为:居家的健康监测。与telecare服务相比较,telehealth服务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的远程监测,如通过脉搏血氧计、肺活量计和葡萄糖测定仪来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肺功能等。这个过程仅限于对人体健康相关数据的监测并传输到专业医疗机构。

5.远程保健(remotehealthcare)

英国远程医疗保健研究所(IRHC)用“remotehealthcare”来指代远程医疗,其内容包括,通过远程技术,建立虚拟区域医院、开展临床支持、患者诊断、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等服务,目标是为偏远地区的人群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但在远程技术不够先进的时代,主要通过电话,向偏远地区提供诊疗支持的服务。IRHC应用超过40年,如今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远程医疗服务、远程设备提供、远程诊疗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上,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

6.全程健康(connectedhealth)

欧洲互联医学联盟(EuropeanConnectedHealthAlliance,ECHAlliance)提出的“connectedhealth”一词,其内涵包含了“digitalhealth”、“eHealth”、“mHealth”、“telecare”、“telehealth”和“telemedicine”。“connecthealth”的发展目标有三个,即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提升医疗质量。ECHAllianc之所以用“connectedhealth”来统称“eHealth”、“mHealth”等概念,是因为“eHealth”、“mHealth”等概念的独立存在,不但没有体现出卫生信息化的先进性,反而会被认为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或功能应用还没有与医疗卫生服务较好的融合。以金融行业为参照,人们通常不会说“数字银行”(eBanking)或“移动银行”(mBanking),而将这两类服务统称为银行服务(banking),因为随着金融行业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借助数字技术、移动技术接受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已成为常态,即自然地将“数字银行”(eBanking)或“移动银行”(mBanking)视作是银行应该提供的服务的一部分。由此来看,智慧医疗的普及程度还需要迎头赶上。

7.医院业务应用系统

医院业务应用是医院信息平台的基础,包括三大类业务系统:临床服务系统(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CIS)、医疗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以及运营管理系统(operationsmanagementsystem,OMS)。临床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门急诊挂号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分诊管理系统、住院患者入出转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电子化病历书写与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临床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超声内镜病理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输血管理系统、重症监护系统、心电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等。医疗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门急诊收费系统、住院收费系统、护理管理系统、医务管理系统、院感传染病管理系统、科研教学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运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设备材料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

8.医院信息交换层

医院信息平台信息交换层的主要任务以满足临床信息、医疗服务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应用为目标,采集相关业务数据,并对外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包括与区域平台的数据交换。医院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层用于整个平台各类数据的存储、处理和管理,主要包括信息目录库、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临床文档信息库CDR、交换信息库、操作数据存储ODS、数据仓库、对外服务信息库、智能化管理信息库。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包括居民健康卡、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电子病历浏览器、智能电子病历编辑器、计算机化医嘱录入(CPOE)、区域医疗协同、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患者公众服务系统等。通过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两级平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跨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包括居民健康卡、区域诊疗信息共享、区域医疗协同、区域辅助医疗和区域医疗公众服务等应用。

热门小说推荐
千金重生:帝少追妻路漫漫

千金重生:帝少追妻路漫漫

他是帝都顶级豪门世家的继承人,权势无双,矜贵淡漠。她是人人称羡的顾家大小姐,容颜绝美,气质清冷。前世,她卑微地爱上他,缠着他。最后家破人亡,被活活的烧死。再次睁眼,她幸运重生,幡然悔悟,毅然决定今生她不会再爱上这个个男人。她要远离男人,自立自强,活出自己的精彩。陆少,你能不能够离我远一点?陆少,你能不能够从我的房间出去?她拼命想要远离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却总是缠着她不放。...

羁绊

羁绊

俞菀是被贺隽樊从路上捡来的。十年的时间,她成为了他的秘书,也成为了他的,女人。俞菀一直觉得,她对贺隽樊是特别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的未婚妻哭哭啼啼的告了状,贺隽樊一脚将她踹出去的时候俞菀才发现。原来,自己任何人都可代替。再见面时,他依然高高在上,俞菀却当场将孕检单甩在他的面前。贺总,贺太太这个位置比起我妹妹,我或许会更加合适。...

快穿:炮灰别害怕

快穿:炮灰别害怕

一只遭到陷害被关进锁妖塔里的漂亮女花妖,成为了锁妖塔里替怨灵报复仇家逆袭人生的任务者。她和一个外表帅得掉渣,芯子里却是个逗比的系统(男妖精)一起完成炮灰逆袭任务。花妖我又不是狐狸精,我才不要攻略男主。任务系统可是我是老鸨啊,你不攻略男主要我何用?花妖我又不是狐狸精任务系统花精也是精!!花妖滚!任务系统诶诶诶,小花妖别酱紫啦。我们的目标可是星辰大海花妖你确定不是宝宝金水,立志美丽?...

神眼医婿

神眼医婿

一场车祸,让一个普通医生拥有了透视的能力,第二天,自己竟然成了自己的仇家的女婿?...

这个世界挺怪

这个世界挺怪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